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越南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與中國雲南、廣西接壤,西南緊靠泰國灣,扼太平洋與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越南東面和南面臨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越南地處北迴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
自然地理
越南領土南北狹長,兩頭寬,中間窄,人們常用「一條扁擔挑兩隻米簍」來形容越南。「一條扁擔」指的是縱貫南北的長山山脈,「兩隻米簍」指北部的紅河三角洲和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越南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條,它們多發源於高原。上游水流湍急,穿越山地丘陵;中游彙集支流浩浩蕩蕩入海;下游是廣闊的沖積平原,造就了物阜民豐的「魚米之鄉」。
長山山脈
長山山脈自藍江南下,綿延於越南、寮國、柬埔寨邊境,長1,000多公里,構成越南地形的骨架。從藍江到武嘉河段的長山山脈東坡,地勢陡峻,緊逼海岸,是全國最窄的部分;西坡地勢平緩,逐漸向湄公河階地傾斜。長山山脈從武嘉河往南向東延伸,折向南後向西南展開,山勢再度升高。山脈與高原相互穿插,頂部平坦,形成西部高原,或稱西原地區,這裡土壤肥沃,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適宜種植熱帶經濟作物。
湄公河及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的上源為中國的瀾滄江,湄公河長2,668公里,越南境內長250公里。湄公河兩大支流前江和後江,水量大而穩定,便於灌溉和航運。湄公河三角洲是越南的第一大平原,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是由湄公河下游及其9條支流流入南海時形成的沖積平原。平均海拔不到2公尺,洲上多河流、沼澤。越南南方60%∼70%的農業人口集中於此,這裡是越南稻米生產的主要基地,也是東南亞著名的稻米產區之一。
紅河及紅河三角洲
紅河發源於中國,稱元江,呈西北—東南流向,全長1,280公里,在越南境內長508公里,流域面積75,700平方公里,為越南北部最大的河流。因河流大部分流經熱帶紅土區,水呈紅色而得名。主要支流有黑水河和明江。紅河三角洲是越南北部第一大平原,面積約為1.5萬平方公里,海拔3公尺左右,地勢平坦,河渠如網,土地肥沃,約占越南北部耕地面積的57%,是越南的主要稻米產區。
豐厚的森林資源
越南的森林資源豐富,除有熱帶原始森林外,還有大量的副熱帶和溫帶森林。森林面積約1,000萬公頃,占全國土地面積的30%左右。森林植物267科,1,850屬,7,000種,貴重木材有鐵杉、玉桂木、花梨木、柚木、樟木等。越南的格木產量很多,為中南半島四大名木之一,木質堅硬耐用,花紋非常美麗,馳名國際市場。越南的林副產品也較豐富,有藤類、竹類、沙仁、八角茴香、肉桂以及藥用植物、桐油、松香、樹脂、染料與單寧等。在熱帶森林中還有上千種飛禽,300多種野獸。
歷史文化
長期以來,越南深受中華文化薰陶,處於儒家文化圈影響範疇。因此在人文風俗方面和中華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又有其獨特之處,可謂同工中又有異曲。
兵連禍結的滄桑史
越南10世紀始建封建國家。1858年法國勢力侵入。1874年越南王室和法國簽訂和約,把南部割讓給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越南又被日本侵占,1945年8月革命取得勝利,9月2日宣布獨立,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1945年9月法國重新入侵越南,越南人民進行了英勇的抗法戰爭。1954年5月越南人民取得奠邊府戰役的勝利,7月20日法國被迫簽訂日內瓦協定,越南北方(北緯17°以北)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越南南方人民又進行了抗美救國戰爭。1960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成立。1973年1月越美在巴黎簽訂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同年3月美軍撤出越南南方。1975年4月30日越南南方全部解放。1976年7月北方和南方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國服
越南古時作為中國郡縣達千年以上,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因此在民俗上跟中華差不多。比如服飾,最為典型的就是婦女們穿的國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顯得婀娜多姿;下襬舒展,開衩至腰際,活動起來十分方便。特別講究的是她們穿長袍時,還要配上一條黑色或白色的寬腿拖地長褲。越南婦女一般會在重大喜慶的日子穿上國服,她們還喜歡戴項鏈、手鐲,留披肩長髮。
搶婚習俗
在越南,有幾個民族還保留搶婚的習俗,以苗族最為普遍。當某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後,就準備財物,一切就緒,即去搶親。成功後,就殺豬設宴,慶祝搶親成功。第二天通知新娘家裡,第三天託媒人前往說親。如果女方被搶後不喜歡這位男子,就得設法逃跑。女方逃跑成功後,男子就得向女方賠禮,送上一些酒、一隻雞和錢財等,另外還得向女方的村寨加倍贈送食物和現金。
牙黑為美
在越南有些地方,人們至今還保留一種染齒的習俗。不論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還是在風景秀麗的鄉村,都可以看到一些越南婦女把牙齒染得烏黑發亮。這種染齒習慣是越南古代的遺風。按照古代越南人的習俗,誰要保持白色牙齒,誰就要受到天下人恥笑和社會輿論的譴責。越南民歌中甚至有歌詞對「保持牙齒潔白」含有鄙視的意味。而黑齒則是少女貌美的重要標誌之一,故有「黑齒桃顏」的說法。不管姑娘長得多麼漂亮,牙齒不烏黑發亮,姿色便要降低幾分。越南人染齒使用一種含有濃烈辣味的物質,染齒後常導致嘴唇和舌頭發腫、疼痛。為了使藥物發揮效力,在染齒期間還要忌嚼硬食,半月內忌食米飯。
七月節
越南拉志族一年一度的七月節十分隆重,很有代表性。七月節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歷時13天。初一每戶派一名男子攜帶酒肉到「波米如」(老父母)家,由波米如主持「迎祖」儀式。以後再按波米如指定的日期,每戶輪流舉行「迎祖嘗新」儀式,即向祖先祭獻供品。節日期間嚴禁用非本民族的語言交談。7月13日,人們在波米如家舉行隆重的「送祖」儀式,節日達到高潮。
主要城市
越南大規模的城市較少,較大的城市大多都是建國後建設起來的,這些城市都很美麗,許多帶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像一顆顆明珠,鑲嵌在漫長的海岸線上,散落於秀麗的山水間,具有獨特的神韻與風采。
萬花春城河內
河內是越南的首都,位於越南民族發源地紅河平原中部,是越南第二大城市,為越南南北方的交通樞紐,同時它還是越南主要的旅遊城市。河內,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古城就像個花木蔥蘢的大花園。在城市建築物周圍,街道兩旁生長著高大的鐵樹、椰子樹、棕櫚樹,街心花園千姿百態的鮮花四季不斷,繁華的市區內點綴著西湖、還劍湖、七畝湖、列寧公園、百草公園等眾多的景點。
璀璨明珠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位於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東北,是越南最大的港口、經濟中心。胡志明市昔日稱「西貢」,1976年改名為「胡志明市」。該市是一個優良的商業吞吐港,這裡的入海口處叫頭頓市,海輪可以順利出入。胡志明港左岸有5個碼頭,右岸有11個碼頭,港口設備良好,五六十艘巨輪可以同時在此停泊並能自由進入。從這裡啟航的遠洋輪船可以到達世界各大港口,因此胡志明市成為越南南方運輸中心。
古都順化
順化位於越南中部,跨香江兩岸,西靠長山山脈,東距南海8公里。順化市分外城和內城兩部分,外城有不少紅磚綠瓦的古建築群落,有古廟、安南王陵墓和其他許多古蹟名勝;內城面積是外城面積的1/6,為古代封建帝王的起居之所,稱「順化故宮」,是越南最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此外,市內名勝還有御屏山、天姥寺、錢場橋等。
經濟
越南屬於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農業為主。因長期戰爭和國內政治動盪,經濟一直徘徊不前。近年來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舉措,國民經濟漸有起色,特別是越南經濟水準的躍升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農業
越南是一個農業國,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全國有可耕地面積525萬公頃。人民主要從事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雜糧主要有玉米、番薯、木薯(樹薯)。水稻和玉米的種植占耕地面積的86%,產量約占糧食總產量的84%。政府很重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缺乏農業生產設施和肥料,阻礙了進一步的增長。水稻仍是主要農作物,但越南越來越依賴經濟作物如茶、咖啡和橡膠來進一步發展經濟。
漁業
越南有3,200多公里的海岸線,內地河湖眾多,漁業和水產養殖業比較突出。全國有漁場30多個,其中以藩切和湄公河附近的漁場、以及富貴島周圍的漁場最多。越南漁業以捕撈海魚為主,國營捕魚企業大部分由地方管理。沿海的吉婆、吉海等島嶼,是越南的海產加工中心。在沿海各省建有海產冷凍加工廠。
旅遊業
越南旅遊業自20世紀90年代初才起步。主要客源國為中國、美國、日本、法國、澳洲、南韓和新加坡。主要旅遊景點有位於河內的還劍湖、胡志明陵墓、文廟、巴亭廣場,位於胡志明市的統一宮、蓮潭公園、古芝地道,位於廣寧省的下龍灣及順化市、會安市、芽莊市等地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