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

分享
都會健康館Health+165

《24節氣養生食方(新修版)》

順時應氣吃出健康的好體質
藥食同源學會不生病的智慧

教你輕鬆了解節氣、順應季節挑選旬食,
超過400道養生食療方,不僅兼顧預防與治療,提升免疫力,享受美食也能享有健康沒負擔。

節氣學問大公開!
跟著節氣的智慧這樣做最健康!

  • 自然界的陰陽五行真的會影響人體的正常代謝功能嗎?
  • 春天如果不注意精神調養,就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嗎?
  • 溫度?濕度?氣壓?對人體有重要影響?

本書將帶給讀者不同於以往的醫學、飲食、營養等健康觀念。將陰陽五行觀念融入科學,從科學角度解說節氣,使節氣不再只是日曆上的一個註解。透過科學研究人們發現,節氣交替產生的天氣變化對人的生理有很大的影響,甚至還會影響人體的心理變化。一年中的氣候,隨二十四節氣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所以根據節氣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養生方法,才能有效地得到健康的身體。

現代大多數人常常從各種管道接收到關於藥物、保健食品等的不正確資訊,以為健康可以從中獲得,其實健康確實可以從「吃」當中獲得,不過這裡指得吃是指「食療」而非「吃藥」,本書專家群透過長年的研究,結合古代人們的智慧,理解了二十四節氣不只是天文觀察上的成就,更是生活經驗的總結,唯有順應自然,均衡飲食,才是使健康得以延續的不二法門。

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 ◎ 著
由一群對中國傳統養生學及風俗文化有興趣的學者專家們所組成。

陳仁典醫師 ◎ 審定
中國醫藥大學中學系畢業,擅長內科方面疾病。

吳龍源醫師 ◎ 專業推薦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擔任過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顧問、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中醫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部審副教授,並兼任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現任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吳龍源中醫診所院長。

  1. 若該商品前後有不同版本,請以訂購網頁中顯示之商品圖片為準,恕不提供選擇或因此提出退貨。
  2. 商品若有兩種以上款式,請以商品網頁之說明為準,若網頁上標示「隨機出貨」,則無法指定款式。
  3. 若訂單內含未上市之商品,該筆訂單將於上市日當天依訂單付款順序出貨,恕不提前出貨或拆單出貨。
  4. 新月購物市集在出貨前都會確認商品及包裝的完整性,出貨之商品皆為全新未使用過之商品,請您放心。收到商品後,如有任何問題(包括缺頁、漏頁等書籍裝訂或印刷瑕疵),請於收到商品後7天內與客服聯繫,我們將盡快為您處理問題,逾期恕不再受理。
  5. 收到商品後,若您看到的版權頁定價與原商品網頁定價不同時,請透過客服信箱或於新月服務時間來電與客服聯繫02-29301211告知,我們將盡快為您處理。

試閱 閱讀更多收合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方能預防疾病保健康。
春季養生得法,將有益於全年的健康。

百草回生,百病易發

天文科學上,我國是將「四立」作為四季的開始。自立春到立夏為春,自立夏到立秋為夏,自立秋到立冬為秋,自立冬到立春為冬。全年可劃分大致相等的四個季節,每季三個月。這樣劃分的結果是全國各地四季的日期是固定的、統一的。
春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根據我國傳統醫學理論,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氣候變化以風為特點。此時天氣由寒轉溫,草木生發萌芽,萬物復甦,人類的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人體內以肝、膽經脈的經氣最為旺盛和活躍。所謂「百草回生,百病易發」,人在這時候應特別關愛自己的身體,防治疾病。體弱多病者、老人和孩子要防止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
《內經素問‧四氣調攝》中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此為四時調攝的宗旨,它是根據自然界和人體陰陽消長、氣機升降(氣的升降出入)、五臟盛衰的不同時間的特點狀態,而制定的四時養生原則。
高士宗在《素問直解》裡說:「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此句的意思是說,春夏之時,自然界陽氣升發,萬物生機盎然,養生者就應該充分保養,保護體內陽氣,使之充沛,不斷旺盛起來,不要做損害體內陽氣的事;而在秋冬之時,萬物斂藏,此時養生就應順應自然界的收藏之勢,收藏體內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
張志聰在《素問集注》裡說:「春夏之時,陽盛於外而虛於內;秋冬之時,陰盛於外而虛於內。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而培養之。」此句的解釋亦很有道理,如諺語說:「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夏天有陽虛內寒之瀉洩,而冬天不乏陰虛內熱之盜汗。春夏之季,因為陽處於內,故要養陽;秋冬之時,因為陰處於內,故要養陰,只有這樣才能「從其根」。
張景岳在《類經》裡解釋說:「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以陽生,陽以陰長。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以為秋冬之地;秋冬則養陰,以為春夏之地,皆所以從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養陽者,每因風涼生冷,傷其陽氣,以致秋冬多患瀉洩,此陰脫之為病也。有秋冬不能養陰者,每因縱慾過度,傷其陰氣,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陽盛之為病也。」意思是說,若能在春夏之時養陽,可預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時養陰,可預防春夏之火症。張氏的註解體現了陰陽互根的觀點,因為養陽不能脫離陰,養陰不能脫離陽,即大醫學家王冰所說:「陽氣根於陰,陰氣根於陽,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全陰則陽氣不極,全陽則陰氣不窮。」
《黃帝內經析義》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以概括為三種涵義:
◎四時的養生方法,生長屬陽,收藏屬陰;所以,春夏養生長之氣,即為養陽,秋冬養收藏之氣,即為養陰。
◎養陽指養心、肝二陽臟;養陰指養肺、腎二陰臟。
◎養陽要順從陽氣生長的特點,使陽氣發洩;養陰要順從陰氣收藏的特點,不要使陰氣發洩。
上述各種解釋從不同角度闡述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意義,不管哪種看法都旨在說明一點:季節不同,養生的原則和方法就不一樣,人們只有在理論上明白「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涵義,才能更好地去「順四時而適寒暑」。
《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這裡講的是春天的養生之道,亦即春天的養陽之道。
春季即農曆的正、二、三月,陽氣上升,萬物萌動,自然界呈現一片生機蓬勃的姿容,天地孕育著生發之氣,萬物欣欣向榮。人們應當晚睡早起,闊步於庭院,披散頭髮,寬緩形體,以使志意充滿生發之氣。對待事物,當生的不要殺害它,當給的不要剝奪它,當賞的不要刑罰它,這就是適應春氣,調養人體「生氣」的道理。如果人違逆了這個道理,就要傷害肝氣。春季傷害了肝氣,到了夏季,就會發生寒病,這是因為人在春季養「生氣」不足,會使夏季奉養「長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傳統醫學認為春氣通於肝,天人相應,故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方能預防疾病保健康。肝主升發陽氣,喜暢達疏洩,惡抑鬱。要想肝氣順應自然,首要必須重視精神調養,注意心理保健。如果思慮過度,日夜憂愁不解,則會影響肝臟的疏洩功能,進而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導致疾病滋生。例如,春季精神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季節,原有肝病及高血壓的患者在春季會加重或復發。所以,春季尤應重視精神調攝,心情舒暢,切忌憤然惱怒。按照中醫理論,怒傷肝,故春季養生必須戒怒。
隨著春天的到來,人體生物鐘的運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又由於這時候的天氣驟暖驟冷,變化很大,所以會使人患有皮膚炎、低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癲癇、胃潰瘍、小兒麻痺症、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肺炎、急性支氣管炎、病毒性肝炎等各種疾病,老年人最易復發偏頭痛、胃痛、慢性咽喉炎、過敏性哮喘、高血壓、冠心病、精神病等。由此可見,在春天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以順應季節的變化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春天陽氣升發,風和日麗,樹林、河水邊的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對人體很有利,人們應盡量多到這些地方去活動。在睡眠充足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做運動,參加適量的體力勞動,以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增強免疫力與抗病能力。春季人們常會出現「春困」,表現為精神不振、困乏嗜睡,可以透過運動來予以消除,絕不能貪睡,因為中醫認為「久臥傷氣」,久睡會造成新陳代謝遲緩、氣血循環不暢、筋骨僵硬、脂肪積聚、體內吸收與運載氧的功能下降、毒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遂導致體質虛弱多病。
春季食補宜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蔥、蒜、韭菜是益肝養陽的佳品,菠菜舒肝養血,都宜常吃。大棗性平味甘,養肝健脾,春天可常吃。春季除保肝外,還要注意補充微量元素「硒」,多吃富含硒的動、植物,如海魚、海蝦、牛肉、鵪鶉蛋、芝麻、杏仁、枸杞子、豇豆、金針菜等,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達到保健養生的目的。
有道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春季養生得法,將有益於全年的健康。

立春養生食方

春季宜補肝
節氣諺語
立春日寒,一春不寒;立春日雨,一春不雨。
傳統民俗中,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的當天或前一天、後一天這三天時間裡,總要吃一些帶有節令特點的果品、食品及補藥類。如立春時,吃點豆芽(綠豆芽、黃豆芽、黑豆芽、蠶豆芽、碗豆芽);立夏時,可吃點杏仁、蘇子、茅草根;立秋時,可吃點枸杞子、麥冬、生地;立冬時,可吃點人參、黃耆、大棗。這樣對養胃和中大有益處。有人甚至對此編成如下歌訣:「立春五芽炒,立夏杏蘇草,立秋杞冬地,立冬參耆棗。」由此可見古人對飲食的利弊及禁忌是很講究的,什麼季節吃什麼食物有著很嚴格的原則,並且已經滲透到民俗中。
遠古時期的人類,飲食習慣很差,經常暴飲暴食,並且不講究飲食的禁忌與衛生,導致百病叢生,人們過早夭折。自神農氏發明種植五穀並親嘗百草、研製出中草藥後,人們的生活才變得日趨文明,壽命也有所提高。
古書上說:「人生上壽一百二十年,中壽百年,下壽八十年。」便是指神農氏及其以後的一段時期。黃帝時期飲食文化便更進一步地有所發展,只是隨著朝代的變遷,由於社會環境越來越複雜,人們的工作越來越沉重,心理壓力也一天天沉重起來,所以壽命便很少有能達到一百二十歲的了。只不過在一個百姓負擔沉重,當權者處心積慮,並且又是多妻制的古代社會中,「人到七十古來稀」便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飲食文化卻越來越受到古人的重視,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會逐漸出現很多影響人壽命的因素,並且是常人所不能左右的,比如繁重的體力工作、惡劣的工作環境、人際關係的虛偽險惡造成的心理壓力、生存環境惡劣而出現的瘟疫等等,往往不是透過個人所能夠解決和避免的。於是古人便將合理飲食作為延緩衰老、強壯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使古代飲食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我們不得不承認,古代的飲食是極其豐富而且很有講究的,並且古代人的身體,也並非像滿清末年因戰爭頻起而缺衣少食、被外國人稱之為「東亞病夫」的樣子,而是很強健,比現代人的身體素質要強得多。所以說古代對飲食的研究是幾千年文明的沉澱,我們今天更應該重視飲食的合理性。
春季的飲食調理對身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宜甜少酸。《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臟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臟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春天應該少吃刺激性及不好消化的食物,如糯米、麵團等,食補宜選用較清淡溫和且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
◎偏於氣虛者: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氣的食物,如米粥、紅薯、山藥、馬鈴薯、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蜂蜜、牛奶等。
◎偏於氣陰不足者:可多吃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胡蘿蔔、豆芽、豆腐、蓮藕、荸薺、百合、銀耳、蘑菇、鴨蛋、鴨肉、蛙肉、甲魚等。
另外,春季飲食還要吃些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薺菜、油菜、芹菜、菠菜、馬蘭(開脾草)、枸杞菜、香椿頭、蒲公英等,這對於因冬季過食膏粱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內熱偏亢者,還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開胃等作用。
至於藥補,是針對人體已明顯出現氣、血、陰、陽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補已不能糾正其虧損時,則應在中醫指導下,施以甘平的補藥,以平調陰陽,祛病健身。對於體虛乏力、少氣懶言、不耐勞累、經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內臟下垂等,可酌情選食藥膳:黃耆黨參燉雞、人參蘑菇湯、參棗米飯、風栗健脾羹等配合治療。另外,根據中醫「春宜養陽,重在養肝」等理論,春季人體肝的功能較為旺盛,故應注意補肝,可用芡實粥以益精氣、地黃粥以補體虛、防風粥去四肢氣,用枸杞子、黃精、玉竹、沙參等以進補。還可選具有升補作用的首烏肝片、人參米肚、赤箭鳳冠等以助肝氣之升發。

食療方

紅棗粥
配方:紅棗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同煮為粥。
服法: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紅棗具有良好的補益作用,對小孩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其性平和,能養血安神,適用於久病體虛、脾胃功能薄弱者服食。紅棗粥對美容護膚也大有益處。
薄荷粥
配方:薄荷15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同煮為粥,待粥將成時加入冰糖適量,再煮至沸即可。
服法:可供早、晚餐溫熱服食。
功效:薄荷是一種植物,中醫用薄荷作為發汗解熱劑。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清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為要藥。」據《醫余星》記載:「薄荷通關節,利咽喉,令人口香。」中老年人春季吃些薄荷粥,可以清心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枸杞粥
配方:枸杞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同煮成粥。
服法:早、晚隨量食用。
功效:枸杞子性味甘平,為肝腎經要藥,是一種滋補肝腎的藥食兩用之品。春屬木,與肝關係甚為密切。春季選食枸杞粥,可以補肝腎不足,治虛勞陽痿、咳嗽久不能癒者(無外感者)。此外,由於本品有降低血糖和膽固醇、保護肝臟、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故有助於治療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慢性肝炎、夜盲症、營養不良、貧血等。
胡蘿蔔粥
配方:胡蘿蔔350克,粳米100克。
做法:胡蘿蔔洗淨、切碎,加粳米,和水煮粥。
服法:分早、晚服食,或當作午後點心。
功效: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人體攝入後,可轉變成維生素A,能保護眼睛和皮膚的健康。患有皮膚粗糙和夜盲症、乾眼症、小兒軟骨病的人,食之很有裨益。
按注:平素脾虛洩瀉者慎用本品。
菊花粥
配方:菊花50克,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菊花煎湯,再將菊花湯與粳米同煮成粥。
服法:早、晚隨量食用。
功效:中藥菊花早為古代醫家所喜用,《神農本草經》中把它列為上品,其性味甘苦而涼,具有疏散風熱、宣通肺氣、平肝明目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菊花中含有揮發性精油,故具芬香,也含膽鹼、維生素A、維生素B、胺基酸,還可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並降低血壓。臨床上也有用以防治冠心病,中老年人如能在春季吃些菊花粥,不僅可防治風熱頭痛、肝火目赤、眩暈耳鳴,而且久服還有使人肢體輕鬆,耳聰目明,提神醒腦效果。
山藥粥
配方:乾山藥片45至60克(或鮮山藥100至2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山藥洗淨切片,與粳米同煮粥。
服法:作早、晚餐食用。
功效:山藥味甘平,是一種性質平和的滋補脾、肺、腎的食物,據近代醫學研究,山藥含有澱粉、膽鹼、黏液質、糖蛋白和自由胺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及碘、鈣、磷等。山藥中所含的澱粉,是一種消化酵素,因為它能分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裡經常食用山藥粥,補益頗多。
首烏炒豬肝
配方:首烏液20毫升,鮮豬肝250克,乾木耳25克浸水泡開,青菜葉少許,紹酒、醋、鹽、太白粉、鮮湯、醬油、蔥、薑、蒜、油適量。
做法:首烏煎湯濃縮,取20毫升藥液備用,豬肝剔筋、洗淨、切片,蔥、薑、蒜洗淨,蔥薑切絲,蒜切片,青菜洗淨瀝乾。將豬肝片放入首烏汁內浸蘸(取一半首烏汁),加少許食鹽,放適量太白粉攪拌均勻,另把剩餘的首烏汁、醬油、紹酒、醋、太白粉水、鮮湯等兌成汁。炒鍋置大火上燒熱入油,待油熱放入拌好的豬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餘油,鍋內剩少量油,下入蒜片、薑末略煸出香味,下豬肝、木耳爆炒數分鐘,將青菜葉入鍋翻炒數次,八成熟時倒入兌成的汁炒拌均勻,出鍋前把蔥絲下鍋,翻炒幾下,起鍋即成。
功效:此藥膳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明目的功效。首烏既能保肝,又可降脂、降血壓;木耳有通利血脈之效,無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壽。
蝦仁韭菜
配方:蝦仁30克,韭菜250克,雞蛋1個,食鹽、醬油、太白粉、植物油、麻油各適量。
做法:蝦仁洗淨、浸水,約20分鐘後撈出瀝乾水分待用。韭菜摘洗乾淨,切3公分長段備用。雞蛋打破盛入碗內,攪拌均勻,加入太白粉、麻油調成蛋糊,把蝦仁倒入拌勻待用。炒鍋燒熱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後下蝦仁翻炒,蛋糊凝住蝦仁後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鹽、淋麻油,攪拌均勻起鍋即可。
功效:此藥膳具有補腎陽、固腎氣、通乳汁之功效。因韭菜含有大量粗纖維,能刺激腸壁,增強蠕動,故這道菜也可作為便祕患者的膳食。
珍珠三鮮湯
配方:雞胸肉50克,豌豆50克,番茄1個,雞蛋1個,牛奶25克,太白粉25克,料酒、食鹽、味精、高湯、麻油適量。
做法:雞肉剔筋、洗淨、剁成細泥。5克太白粉用牛奶攪拌。雞蛋打破,去蛋黃留蛋清。把這前述三樣放在一個碗內,攪成雞泥待用。番茄洗淨,開水滾燙過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淨備用。炒鍋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湯,放鹽、料酒燒開後,下豌豆、番茄丁,等再次燒開後改小火,把雞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撥成珍珠般大的圓形小丸子,下入鍋內,再把火開大。待湯煮沸,加入太白粉水,燒開後將味精、麻油入鍋即成。
功效:此藥膳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清熱除煩之功效。
苦瓜排骨湯
配方:苦瓜400克,排骨300克,枸杞15克,蔥、薑、鹽、味精、雞精、紹酒各適量。
做法:苦瓜切塊;排骨切塊,汆水待用。把排骨塊、苦瓜塊、枸杞、蔥、薑、鹽、味精、雞精、紹酒、清湯800克置入大碗中調勻,蒸30分鐘即可。
功效:具有降血壓、降血脂、保肝、養胃、解毒、美容等功效。
◇食物禁忌
豬肝忌與黃豆、豆腐同食(同食易發痼疾);忌與魚肉同食(同食令人傷神)。
閱讀更多收合

回應(0)

本館新品上架

  • 1.《按出新高峰 美胸聖經》

    《按出新高峰 美胸聖經》
  • 2.《菊池體操 終極版:從25到95歲都能做的最強健康操》

    《菊池體操 終極版:從25到95歲都能做的最強健康操》
  • 3.《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對症祛病養生酒:超過365帖你所不知道的滋補調理方》
  • 4.《跟著Grace一起玩蜜蠟花》

    《跟著Grace一起玩蜜蠟花》
  • 5.《肌膚的事,讓專業的來!謝旭東醫師教你正確護膚,讓你晶瑩透亮》

    《肌膚的事,讓專業的來!謝旭東醫師教你正確護膚,讓你晶瑩透亮》
  • 6.《24節氣養生藥方(新修版)》

    《24節氣養生藥方(新修版)》
  • 7.《24節氣養生食方(新修版)》

    《24節氣養生食方(新修版)》
  • 8.《50年老中醫秘傳精粹辨症藥方》

    《50年老中醫秘傳精粹辨症藥方》
  • 9.《旅行,或許是該留些遺憾:我的步城文旅圖》

    《旅行,或許是該留些遺憾:我的步城文旅圖》
  • 10.《李時珍的中草藥筆記(中卷)》

    《李時珍的中草藥筆記(中卷)》

本館暢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