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開方的原則
醫生開處方不是將功效一致的中藥任意堆砌,而是根據一定的原則,以兩味藥或多味藥相配合,從而發揮其最大的優勢。
1+1>2療效加倍
藥物與藥物配伍在一起,可以增強其中一種藥物的功效,也可以綜合或增強所有藥物的功效,相當於1+1>2。
兩味或兩味以上藥物組合熬製,增進功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單純地在每一味藥效果上量的累積;第二種則是由於加成作用而大大地超過單味藥的量與質的總和。所謂「藥有個性之特長,方有合群之妙用」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從醫50多年,在治療便血、痔血和膿血便時,經常將地榆炭與槐花一起用。地榆炭屬於止血藥,可涼血止血,解毒斂瘡;槐花也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二者加在一起,便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止血效果,比地榆炭或者槐花單味的效果要好很多。又如,我在治療氣虛病症(症見氣短乏力,腰膝酸軟,食少懶言,聲音低怯,容易心慌,勞則加重)時常將炙黃耆、黨參、懷山藥、白朮一起用,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療效。
地榆炭+槐花=涼血止血,有效治療便血、痔血、膿血
炙黃耆+黨參+懷山藥+白朮=補氣,有效治療氣虛病症
1+1<2減低烈性和毒性
大多數中藥是可以安全服用的,但部分中藥有一定的毒性,如杏仁、桃仁,有小毒,尤其在單味大劑量運用時尤為明顯。所以在藥物配伍的時候,選用性味相反或者能夠相互克制毒素的藥物配伍,不僅能夠明顯減低藥物的烈性和毒性,而且可能達到預期的治療功效。
以《金匱要略》中的烏頭東加減為例,經驗方中川烏、草烏、細辛具有麻醉止痛的作用,雖經炮製後毒性有所減少,但仍有小毒,而且有性熱燥烈、傷陰動火之弊病。在原來的基礎上配伍當歸、白芍、白芷、生甘草,不僅增強止痛之功效,又防止了小毒和性烈傷人。
減少弊病及不良反應
部分中藥服用後會有不良反應,產生一些弊病,中醫開處方時可透過合理的配伍得到糾正。如用大劑量的熟地黃滋陰補血時,效果顯著,但熟地黃味甘質膩,單味運用會加重胃寒、生痰,對身體不利。若配以砂仁、陳皮之類健脾益胃的藥物,則不僅增加了熟地黃的功效,又可避免其弊病和不良反應。
改變原有功效
幾種藥物配伍組成處方,可以改變其原有功效,可引導處方主要發揮某方面的作用或直達病所。
我在運用桃仁、紅花、丹參、地龍等活血化瘀通經藥物治療中風後遺症時,常加入炙黃耆、黨參兩味補氣藥,與以上四味藥發揮「氣旺生血」的作用,以推動血行,化瘀導滯。
同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引藥。如果患者上肢發麻、疼痛,則配以桂枝或桑枝以引導藥物運行上肢的經脈,通經活絡;若患者下肢活動不便,則用川牛膝或懷牛膝達到推動下肢血氣運行的目的。
炙黃耆+黨參=補氣
桃仁+紅花+丹參+地龍=補血
應付病情多變
單味藥雖然也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但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病情變化。組成複方之後,卻能補其不足,擴大治療範圍。例如黃耆為最常用的補氣藥,但氣虛證有多種表現,肺氣虛弱、表衛不固可配以浮小麥、麻黃根、牡蠣等藥;肺虛咳喘可配以五味子、炙麻黃、蘇子等藥;氣虛易於感冒者可配以白朮、防風等藥;脾虛水腫可配以豬茯苓、車前子、玉米鬚等藥;氣虛血瘀可配以黨參、丹參、紅花等藥,這樣配伍更能符合病情變化和多種類型的需要。
處方的君、臣、佐、使
君藥 (主藥)主治藥
君藥是針對疾病的主症和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同時也包括因為病情來勢比較急,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針對患者的個別症狀,對症治療的藥物。可以由一味藥或兩味藥以上構成,在一張處方中,君藥必不可少。君藥較輔藥、佐藥藥味少而用量較大。
臣藥 (輔藥)加強藥效
臣藥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的藥物,一般用來加強藥效。
佐藥 輔佐君臣
佐藥取輔佐之意。可能用來配合君藥、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也可能用來消除或減弱君藥、臣藥的烈性,減少對身體的傷害;也可能是與君藥藥性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發揮相成作用的藥物。
使藥 調和諸藥
使藥在一張處方中可能用來做調和藥,即調和方中諸藥性味;也可能用來做引經藥,即能引方中諸藥直至病所的藥物,如肺部疾患常以桔梗為引,下部疾患常以牛膝為引等。